
1.蓋玻片
“蓋玻片”放置於載玻片上常用於保護生物樣本以進行顯微觀察。但您是否注意到這小小的一片玻璃可能是影響到您觀察品質的重要因素。日本工業標準 Japan Industrial Standards (JIS) 定義用於蓋玻片的定義標準,如下所述:

上文內容由左至右依序為:
(1)折射率
(2)阿倍數(Abbe number):υe=56±2
(3)平面度(Flatness):0.010 mm
(4)厚度範圍:No.1, Thickness range: 0.12-0.17
No.1-S, Thickness range: 0.15-0.18
因此,蓋玻片也依照了這個標準被大量生產。生物物鏡的設計也採用了該標準(通常為0.17mm)作為依據被設計出來。(以下僅供參考,不同廠商型號會有些許差異。)

2.蓋玻片與像差
Q:為什麼需要使用相應設計的物鏡來對應蓋玻片厚度觀察的樣品呢?

A:如Fig.1所示:物體上的P點發射光線從L0到L3,兩者在離開蓋玻片時會遵守折射定律而產生折射,緊接著進入物鏡內產生影像。然而,當從物鏡觀察時,每條光線似乎都是從不同的點發射出來(如圖中的虛線所示)。 連具有非常小N.A值的L0光線透過物鏡觀察結果發現,似乎都不是由P點所發射而是由其他位置產生成像。這也是為什麼透過眼睛在物鏡觀察之下,會產生影像漂浮因而產生像差的主因。
3.校正環
生物物鏡專用的蓋玻片通常為0.17mm。然而,縱使依照標制定準製作其厚度變化也會落在0.12 – 0.18mm之間。因此,蓋玻片的厚度所引起的像差亦會隨著玻璃的厚度而增加。
Q:如何改善像差的產生?
A:通過調整物鏡上的環型套件(校正環),可以透過移動物鏡內部的鏡片組來改善蓋玻片厚度誤差所產生的像差。因此,觀察者應當在觀察影像的同時輕輕地旋轉校正環,使得模糊影像更容易找到最佳的對焦位置。

圖中所顯示的「0.11 - 0.23 (藍色)」是指該物鏡可調整的蓋玻片厚度範圍,校正環刻度「11 - 23」是指可以調整的位置(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