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基礎知識 - 偏振光(二)
偏振光存在的第一條線索出現在 1669 年左右,當時伊拉斯謨·巴託林(Erasmus Bartholin)發現,當透過晶體觀察物體時,冰島晶石(一種透明、無色的方解石)晶體會產生重影(如圖1)。在實驗中還觀察到了一個不尋常的現象:當方解石晶體繞特定軸旋轉時,其中一個圖像會以另一個圖像為中心繞一圈移動,這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示晶體能以某種方式將光分成兩束不同的光束。

一個多世紀後,法國物理學家艾蒂安·馬魯斯(Etienne Malu)檢查了通過方解石晶體反射所形成的圖像,並發現某些情況下,其中一個圖像會消失。一開始推測日光是由兩種不同的光形式組成,兩種光以不同的路徑穿過方解石晶體,但後來確認這種差異是由於穿過晶體時,光產生不同偏振態造成的。日光可視為非偏光,而反射光通常僅限於與反射光表面平行的平面偏光。
偏振光可以通過使光束偏離的物理過程產生,包括吸收、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雙折射。從介電材料或絕緣材料的平坦表面反射的光通常有部分偏振,反射光的電場向量在平行於材料表面的平面中有較大的振幅,比起其他振動方向的光波反射效率更高,常見例子是未受干擾的水、玻璃、塑料板等。儘管多種透明材料都可以做非常好的偏振器,但前提是入射光角度定向在一定範圍內。反射偏振光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偏振度取決於光的入射角,隨著入射角減小,觀察到的偏振量增加。
當考慮非偏振光在平坦絕緣表面上的入射時,存在一個特定的入射角,使反射的光波皆偏振到單一平面中,意即反射光只有一種偏振態,且反射光與折射光呈垂直(如圖2),此入射角的角度稱為布魯斯特角(Brewster's Angle)

布魯斯特角可以利用以下方程式計算:

其中 ni 和 nr 分別代表入射端及折射端的介質折射率,θi 為入射角,θr 為折射角。假設入射端的介質為空氣,則以 ni = 1代入,並移項(2)式得到

因此若物質放在空氣中且知道其折射率,則可根據(3)式計算布魯斯特角。

偏振片在攝影中也非常有用,它們可以安裝在相機鏡頭的前面,以減少眩光並增加照片的整體圖像對比度。相機上使用的偏光鏡通常設計有安裝環,可以在使用時旋轉偏光鏡,以因應在各種照明條件下可能產生不同反射角度,達到所需的濾除效果。
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聯絡或持續追蹤國祥貿易!
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協助,請撥打連絡電話:(02) 2740-3366 分機 272 林先生
將有專業團隊竭誠為您服務,並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期待能夠為您提供協助!